近年來,江西省婺源縣紫陽第六小學(以下簡稱“紫陽六小”)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培育“文質兼美”的時代學子為目標,構建了以“文化傳承、特色創新、智慧校園”為主線的教育模式,探索了新時代“立德樹人、文化養人、特色育人”的教育發展之路。
揚朱子故里品牌
育“文質兼美”人才
紫陽六小創建于2016年,占地面積4.2萬平方米,坐落于朱熹故里江西省婺源縣紫陽鎮。婺源,這方飽含人文資源的美麗土地,承載著延續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紫陽六小從建校之初便深深植根于這片生態優美、文化厚重的寶貴土壤,形成了鮮明的文化優勢與教育特色。
建校以來,紫陽六小堅持以立德樹人為己任,探索形成了“弘文教育”的核心理念與“涵養·致知·力行”的學校精神。同時,結合時代發展,創新育人方法,將培養“文質兼美”的時代學子和打造“承中華優秀傳統文脈·展時代風采”的學校作為發展的總目標,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基,多措并舉推進素質教育創新,擦亮了“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發展與貢獻相結合”的教育品牌。
“弘文教育”理念是貫穿于學校辦學、治學、研學全過程的核心理念。紫陽六小在承襲經典的基礎上挖掘婺源歷史文化底蘊,發揚光大朱熹理學思想,精練地提出了“弘文教育”理念。多年來,“弘文”二字深刻地道出了紫陽六小弘揚與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與擔當。“涵養·致知·力行”是紫陽六小校訓、校風、教風與學風的總統領。“博學慎思·明德篤行”的校訓、“文行雅正·日新有成”的校風、“文博修業·慧心琢璞”的教風以及“文思敏學·知禮成習”的學風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地浸潤著時代學子,展現了紫陽六小極具時代風采的育人精神。
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脈
辦“內外兼修”教育
辦學過程中,倡導“做有根的中國人”是紫陽六小樸素的育人情懷。多年來,紫陽六小堅持文化育人、特色辦學,實現了延續傳統文化根脈與推動特色課程創新的有機統一,在推進教育深化改革的過程中,鑄造了特色教育品牌,促進學校各項發展任務緊扣“承傳統文脈·展現代風采”的辦學思路,取得了“以文化人”的良好成效。
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紫陽六小堅持環境育人、課程育人與活動育人,讓非遺文化走進學校、走進課堂,真正增強了學生的文化自信。為了使學生得到良好的隱性德育,學校創新設計了二十四節氣傳統文化墻、3D文化墻、朱熹文化長廊等文化景觀,做到“人人是教師、處處是教室”,讓學生在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導的優秀校園文化中感悟悠久歷史,增強文化自信。在課程育人方面,紫陽六小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目標,將地方教材《朱子家訓》貫穿到課程之中,使鄉土文化與經典國學成為學校特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開設了軟筆書法、硬筆書法、婺源徽劇、徽胡、月琴、琵琶、古箏、笛子、中阮、儺舞等特色課程,提高學生綜合素質。2018年,紫陽六小被婺源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列入“非遺進校園”活動名單,特色教學得到社會廣泛認可。
在活動育人方面,紫陽六小積極開展開學釋菜禮、《朱子家訓》誦讀比賽、戲曲進校園、戲曲操比賽、非遺進校園、研學旅行等特色活動,組織開辦讀書節、藝術節、體育節、合唱節、科技節、學術節等系列活動,并與婺源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婺源縣徽劇傳習所等單位簽訂合作幫扶協議,推進徽劇進校園,合作創辦傳統項目興趣社團,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紫陽六小“花開滿園”。
為了辦好“內外兼修”的時代教育,紫陽六小堅持抓實體育、藝術“2+1”項目,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做傳統戲曲操,不僅有助于緩解學習壓力、增強體魄,也能使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厚植文化內涵。與此同時,積極構建智慧音樂教育體系。2018年,紫陽六小Find智慧鋼琴安裝到位,成為全國第3家Find智慧鋼琴教室,開啟了學生探索音樂藝術殿堂的大門。此外,全縣消防科普教育基地落戶紫陽六小,讓學生得到了更加系統、專業的消防知識培訓;而“博士進校園”系列活動,則讓科學的種子在學生心中萌發,每一位“小小科學家”都成了傳播科學理念的排頭兵。
抓時代發展機遇
創“智慧校園”品牌
“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在新媒體時代,移動通信與智能終端的結合及廣泛應用為學校開展數字化、網絡化教學提供了嶄新的機遇。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紫陽六小實現了“萬兆光纖到校園、千兆光纖到桌面、無線信號全覆蓋”,加快了裝備、教學、辦公、管理的信息化進程,構建起強大信息技術支撐的新時代智慧校園。2019年,紫陽六小被教育部門評為年度網絡學習空間應用普及活動優秀學校,入選“陽光校園百所校——江西廣電智慧作業AI教室項目學校”名單。如今,學校傳統課堂空間借助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技術進一步延展,更豐富、更靈活、更具感官沖擊力的教學內容得到了學生一致歡迎,點燃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為有效鞏固智慧校園建設成果、提高教師工作效率,并保持與家長們的及時溝通,紫陽六小充分利用新媒體實現了多方聯動的協同育人模式。學校依托專遞課堂,精心打造教研共同體。運用錄播專遞課堂設備,聯合多所鄉村小學建立了婺源縣網絡實驗學校第六共同體,并定期與共同體成員校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使教育資源得以共享,讓“互聯網+智慧校園”進一步輻射到周邊地區,縮小了城鄉教育差距,促進了城鄉教育資源協調配置,實現了學校育人模式更高的教育價值和社會價值,真正讓“文質兼美”的育人哲思落地生根,也讓紫陽六小成為大眾認同的育人品牌。
(查仙福)
相關推薦
- (2021-09-29)育“文質兼美”人才 辦“內外兼修”教育
- (2021-09-29)為高質量服務鄉村振興奠定基礎、貢獻力量
- (2021-09-29)“三鏈融合”推進創新創業工作新局面
- (2021-09-29)讓學校這架“水車”精細澆灌“幼苗”
- (2021-09-29)全面提升課后服務水平 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