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雄渾有力的唱禮聲和莊重雅致的禮樂聲中,身穿紅黑相間漢服的少年們,精神奕奕,神態莊重,以國旗為證,依次行加冠、加笄、三拜禮,齊誦經典,宣誓明志……這是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復圣中學送給學生的一場別具意義的成人禮。在“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主題團日活動暨“十八而志,大任始承”成人禮儀式現場,72名復圣學子在師長、同學、家長等900余名觀禮嘉賓的殷切關懷、關心下,跨過“成人門”,走過“成功門”,扛起時代新使命,開啟人生新征程。
“有文化”,不僅是一場成人禮所展現的氣質,更是復圣中學長久以來的教育風貌。矗立在魯西南平原上的復圣中學,仰泰山之名氣、接汶水之靈氣、染夫子之圣氣、承梁山好漢之豪氣,以“淵學立世,厚德垂遠”為校訓,宏開學府,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孕育深沉厚重、蓬勃向上的文化特色,打造繽紛多彩、生趣盎然的美育特色,構建“五自”立人的創新模式,全力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德育先行文化鑄魂
復圣中學全面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精心打造師生共同發展的精神家園和成長舞臺。
漫步于美麗的復圣校園,顏子圣像、“回字形”綜合實驗樓、“桃李滿天下”等雕塑,“不遷怒”“不貳過”“見進不止”“擇善固執”等30余塊景觀石,寓意學習儒家圣人的仁愛品格和好學精神;行知文化廣場上的陶行知塑像、陶行知思想和語錄,讓學子感受到教育大家的智慧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長廊展示著《論語》《三字經》《道德經》《顏氏家訓》等經典名言,讓學子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洗禮。不僅環境“有文化”,學校的一切標識,比如校徽、校歌、校旗、校服等,在設計中也都傾注了文化理念,讓人過目難忘。
在環境文化“浸染”的同時,復圣中學更有內在機制的文化“滴灌”。每周一的升國旗、升校旗、升班旗、旗下主題演講活動,讓每一個班級輪流展示對文化的認識見解,對學生集中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文明禮儀、安全知識、行為習慣、遵紀守法等教育;每天的晨會傳誦、解讀《論語》《道德經》《復圣國學》,學習不止,修身不停;定期組織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講堂,探究“孔顏之樂與幸福之道”;《國文經典集》和《幸福日志》每天記載師生的修身修心幸福足跡;更有讀書節、文化藝術節、體育節、紀念孔子誕辰等各種在節慶節點、紀念日舉行的主題教育活動,以及遠足踏青祭掃烈士陵園、“復圣獎章”“復圣學子”評選及表彰、漢式成人禮、畢業生文明離校、書香校園、中華經典誦讀等,讓學習精神、英雄精神、先模精神、擔當使命精神滋養學生心田,融文化性與實踐性于一體,強化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感知與習得。
作為“文化育人”理念的積極倡導者和踐行者,復圣中學黨委書記、校長趙峰認為,“文化育人”應該守文化之重、創時代之新,既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精神營養,更應與時俱進、觀照現實,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統一,厚植愛國愛黨情懷,讓學生具有時代感、使命感、責任感,才能真正達到“文化鑄魂”。
厚植愛國愛黨情懷,復圣中學可謂落在實處、創出特色。學校積極開展“紅動齊魯·我心向黨”紅色故事講解大賽、“我手繪我心,共抒愛國情”書畫展評、“泰安小美”志愿服務等活動。復圣中學黨史學習教育理論中心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宣講團利用晨會、夕會、室外電子屏進行每天一講,天天學習,創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進校園、進班級、進頭腦活動,開展了“童心向黨·唱支山歌給黨聽”“百年頌華章,奮進啟新程”主題文藝匯演、師生大型書畫創作、書畫精品展覽等文化活動。
近年來,復圣中學文化建設成績斐然。學校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動系列專題片《我愛你,中國》和《復禮行大道圣功育真人》《復圣文化》《顏氏家訓》誦讀表演、《禮贊中國》經典誦讀、《負荊請罪》情景劇表演相繼在學習強國、中央電視臺、中國教育在線、山東電視臺、泰安電視臺、泰安教育、寧陽電視臺等媒體播出,以顏子圣像、子淵廣場、養正園、正己湖、退而省廣場、行知文化廣場、崇德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長廊、思齊樓學生成長指導中心為載體的家風教育基地,不斷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80多個微善社團每日踐行“積微善,成大德”,《中華夢·武術魂》540人的太極扇團體操亮相泰安市第21屆運動會開幕式,厚重獨特的復圣文化吸引著省內外20多所學校前來參觀交流……這一連串的文化碩果,成為復圣中學文化的閃亮名片,增強了復圣人的文化自信心,更傳遞著學校的文化影響力。
以美育美藝術潤心
用豪邁的歌聲和深情的舞蹈表達對黨的忠誠,這是復圣師生特有的“文藝范兒”。百名師生共同揮毫潑墨,線條飛舞間,奔騰的黃河、巍峨的長城、壯美的山川、杰出的革命先烈、蒼勁的詩句……各種元素惟妙惟肖,融匯于百米長卷,形成了氣勢宏闊的藝術精品。在文藝匯演中,復圣學子以《紅梅贊》《映山紅》《唱支山歌給黨聽》等紅歌合唱和《鮮紅的黨旗》《復圣吟》等舞蹈,呈現出頗為專業的藝術表演和飽滿的激情,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獻上真誠的祝福。
在“藝術潤心,文化鑄魂”理念的引領下,學校認真貫徹落實“學校體育藝術2+1”、《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等,加強美育,提升學生藝術素養。
在趙峰校長看來,力推美育既是基于學生入學水平的客觀考量,也是學生多元成長的有效途徑,更是特色高中發展的應有內涵。學校開設了美術、音樂、體育、健美操、舞蹈、乒乓球、書法、空乘、影視編導、文藝編導、戲劇編導、影視傳播等藝術專業。通過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潛力挖掘,令所開設的專業幫助學生實現成才之夢。
為了讓學子接受專業的藝術教學指導,學校聘請業內優秀的教師,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每年都派教師外出學習進修,研究新形勢下新高考的內容,更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在音樂專業教學方面,學校形成了一套“三級遞進,三維循環”的音樂學科培養模式,每年選拔苗子,組成音樂班。一大批具有音樂興趣的學生通過正規的音樂訓練,成為音樂專業人才,通過參加音樂專業高考進入理想的大學,更有佼佼者升入“雙一流”高校深造。在體育方面,學校在專業教學的同時,配備了每班1根長跳繩、1個毽子、1個排球、4副羽毛球拍,每人1根短跳繩,加上學生自帶的健身器,讓體育健身成為一種學習常態。
學校每年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的藝術節、體育節等活動,特別是藝術節開幕式上的大型團體操表演,全體學生參與,場面壯觀。各班充分利用大課間開展活動,如課前一支歌、中英文演講、中英美文賞析、時事新聞發布會、百科知識秀一秀。每天下午課外活動時間,聲樂、舞蹈、樂器、書法、繪畫、足球、籃球、田徑、武術等各類興趣活動小組定時開展系列文體活動。
憑借在美育領域的開拓,復圣中學先后榮獲“山東省文明校園”“山東省藝術教育示范學校”“全國藝術教育示范基地”等榮譽稱號。
自主養成“五自”立人
文化鑄魂、藝術潤心,更需要激發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主發展意識。復圣中學實施原創“五自”教育,集“自主做人習慣、自主學習習慣、自主健體習慣、自主管理習慣、自主個性發展習慣”五位一體,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教育中真正“立起來”。
為確保“五自”教育規范實施,學校制定印發了《學生養成教育基本規范》《學生日常行為習慣檢查評價標準60條》《學生生活習慣檢查評價標準60條》《學生學習習慣評價標準》,界定了教育目標,細化了教育內容,明確了評價標準和要求,確保“五自”教育納入教育教學軌道。
學校以落實日常行為規范為主要內容,充分發揮學生自主教育、自主評價的作用,使學生在自律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在教學中,以合作學習為載體,以自主探究為主線,充分貫徹“以學定教”的原則,全面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以合作學習小組為載體,以學生自治為核心,以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為目的,使學生在自主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學會自治,養成自主管理的良好習慣,探索構建班級學生自治管理新機制。以陽光體育活動為載體,通過豐富多彩的健體活動,形成“我運動、我健康、我參與、我快樂”的意識,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健體習慣。以社團教育為載體,以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為目的,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中展示自我、發展個性、實現自我。
如今,“五自”教育已成為復圣中學的行動綱領。學校舉行“八看八比活動”,學生會每天檢查并量化到班級,此外還有“五自”教育好少年評選、志愿者活動等,活動有規律地分布于各個年級,分解到學期中的每月、每周,確保“五自”理念指引學生快樂成長,讓自主發展真正成為學生的行為自覺。
厚德垂遠,淵學立世,創建特色育棟梁;好學敏行樹文明,源遠流長。伴隨著激揚浩蕩的節拍,復圣中學承載著新的希望,高舉“文化鑄魂藝術潤心”和“五自”立人的特色旗幟,牢記初心使命,闊步邁向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
(于金秋)
凡本網注明"來源:高考月報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高考月報,轉載請注明"來源高考月報“。
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高考月報)"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