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產品有哪些?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互聯網的發展日益繁榮,越來越多的金融產品開始出現在互聯網上。因為這個產品是委托給互聯網的,所以叫做互聯網金融產品。那么,互聯網金融的產品是什么呢?目前,中國互聯網金融有五種典型的應用。
第一類:網絡支付
支付領域的典型產品有兩種:以支付寶,財付通和易寶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的特點是以線上為業務重點,與電子商務聯系緊密,少數拉卡拉人以這種方式去線下招商。另一個是銀行的網上銀行支付,本質上,網上銀行支付和第三方支付沒有太大區別,兩者都可以通過互聯網實現非現金支付功能。然而,銀行在線下開了一個賬戶,卻輸了錢,走上了自己的路。網上銀行支付發展較早,但它為第三方支付做了一件婚紗。
第二類:網絡貸款
貸款也是兩種典型的產品:以阿里金融為代表的銀行和以人人貸款為代表的P2P。現在,阿里可以實現貸款、存款和兌換三種功能,但與傳統銀行的區別只是車牌。阿里的優勢是大數據,通過開發電子商務大數據,可以降低小額信貸的信用風險,這也是網絡未來的發展方向:與電子商務高度融合。每個人都熟悉P2P。這里要強調的是,P2P和線上的網絡銀行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P2P的本質是金融脫媒,借貸雙方直接溝通。從某種意義上說,P2P和銀行網絡之間存在競爭關系
第三類:網絡理財
典型的理財產品是以田甜基金為代表的基金電子商務。近兩年基金電子商務的興起來自于第三方基金銷售資格的許可獎金,這種模式本身并沒有什么值得注意的。理論上,基金電子商務平臺可以通過對客戶的數據挖掘,為合適的客戶推薦合適的產品。但是,由于國內理財的主要消費者是中老年人,在銷售方面仍然需要大量的人力,這是成交,線下電話網上展示的一個沉重模式,數據挖掘無法討論。同樣,也有保險電子商務,這將不再詳細描述。
第四類:網絡證券
目前,以股票交易軟件為代表的互聯網證券:證券網上交易和以雪球為代表的證券社交網上交易有兩種典型產品。證券的時效性與互聯網完美匹配。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網絡證券也是所有國內互聯網金融模式的鼻祖。
中國證券公司網上交易具有明顯的后發優勢。美國的網上交易始于1995年,日本始于1996年,我們和臺灣都是在1997年開始網上交易的。中國證券公司和世界其他地方首次在線上,起步,股票軟件和股票網站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但是,證券國內市場監管的思路過于保守。2000年,證監會頒布《網上證券委托暫行管理辦法》,規定只有經紀人才有資格從事網上證券委托業務。和訊和證券之星,這些希望與經紀人分享費用并進一步發展成為在線經紀人的網民,被拒之門外,只留下一些股票交易軟件制造商來咨詢半隱藏的銷售指標,而中國在線經紀人的進程被人為地推遲了13年(或許更久)。
在過去的十年里,證券公司的內部創新也受到監管,如果不允許它們跨地區經營,所有的道路都將被堵塞。網民只能在金融信息的邊緣徘徊。這種不能與交易相結合的外圍模式,在2011年斯諾鮑的社交網絡社區中已經基本發揮到了極致。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方三文先投資美股,然后滾雪球,這是無可奈何的。今年,美股轉化了私募股權基金,這表明證券互聯網的發展與交易息息相關。當然,這一趨勢的前提在于監管政策的自由化。
第五類:網絡『金融創新』
這是指通過互聯網技術直接轉化金融的所有產品。這是我最喜歡的一種互聯網金融,也是我認為最像互聯網金融的產品,而不是金融互聯網。典型的是比特幣。通過技術的分散化,比特幣顛覆了央行的貨幣和金融原則,其能量相當于由原子裂變引起的核爆炸。
互聯網金融與普通金融的區別
一是互聯網金融產品與傳統商業銀行產品沒有本質區別,在一些反饋和應對領域有效率優勢,但整體風險管控能力相對較弱;第二,由于對互聯網金融產品缺乏充分、及時和深入的監管,其產品分類存在一定差異,呈現出“叢林”特征;第三,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定價優勢主要來自效率優勢,而不是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等內在優勢。短期內可能相對有效,但個別產品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不足可能會導致相關產品線甚至機構自身中長期競爭力的喪失。金融企業從本質上管理風險,風險具有連鎖反應,可能導致多米諾骨牌效應甚至蝴蝶效應,最終危及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雖然銀行想設計更多的明星產品,但必須以基礎產品的強力支持為基礎,失去客戶存款的信任。更不用說明星產品很難支持,甚至基本的貸款產品也可能難以維持。這種產品的精耕細作和自我信譽的維護不是一日之功,而是要靠多年的積累和長期的努力來與客戶建立互動和互信。
相關推薦
- (2023-05-31)互聯網金融產品有哪些?互聯網金融與普通金融的區別是什么?
- (2023-05-31)花唄不能用了要多久才能恢復?信用卡逾期花唄被凍結了多久恢復?
- (2023-05-31)Edge如何添加兼容性站點?Edge瀏覽器怎么進入閱讀模式?
- (2023-05-31)股權投資平臺有哪些?股權投資方式有幾種類型?
- (2023-05-30)科創板新股中簽之后什么時候賣出最好? 科創板新股中簽后多久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