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到2020年,我國工業增加值由20.9萬億元增至31.3萬億元,其中制造業增加值由16.98萬億元增長到26.6萬億元
“自2010年以來,我國制造業增加值連續11年位居世界第一。2012年到2020年,我國工業增加值由20.9萬億元增至31.3萬億元,其中制造業增加值由16.98萬億元增長到26.6萬億元。”在國新辦13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顯著增強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為提升人民生活質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重要貢獻。
肖亞慶介紹,從2012年至2020年,高技術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從9.4%提高到15.1%; 裝備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從28%提高到33.7%,2020年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超過70%。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新工藝廣泛應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提高到20%左右。
與此同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全面提速,重點領域關鍵工序數控化率由2012年的24.6%提高到2020年的52.1%,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 及 率 由48.8%提 高 到73%。產業區域布局不斷優化,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重點區域的帶動作用進一步提升,在電子信息、軌道交通、工程機械、汽車等領域形成一大批先進制造業集群。
我國制造業快速發展得益于骨干龍頭企業不斷壯大。據介紹,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分別從2012年的19.7萬億元、21.7萬億元,增至2020年的39.19萬億元和37.4萬億元。最新發布的世界500強企業榜單中,我國工業領域企業有73家入圍,比2012年多28家。此外,中小企業創新能力與專業化水平持續提升也為制造業繁榮增添動力。目前,我國已培育4萬多家“專精特新”企業、4700多家“小巨人”企業、近600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工信部以電信普遍服務為抓手,為脫貧攻堅提供了信息網絡的有力支撐。“此前,全國大概有5萬個行政村沒有通寬帶,深度貧困地區行政村只有25%通寬帶,如今各地行政村、脫貧村的光纖、4G覆蓋比例都超過99%。”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田玉龍介紹,有超過1200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到降費優惠政策,有效降低貧困用戶上網門檻。工信部正會同有關部門及各地政府,在進一步縮小數字鴻溝基礎上,廣泛應用數字技術和信息化手段,讓信息通信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新的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