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號開始穿越復雜地形地帶
在完成對第二個沙丘地貌的科學探索后,漫游者祝融號號繼續向南移動,本周它到達了一個巖石、隕石坑和沙丘密集分布的復雜地形。
隨后,地面飛控人員將根據每天獲取的導航地形圖像,完成火星車的視覺定位和運動路徑規劃,控制火星車安全穿越這一復雜地形。當通過感興趣的科學探測目標時,火星車將使用表面成分探測器、多光譜相機等科學有效載荷進行詳細探測。在穿越期間,打開了表面磁場探測器、火星氣象測量儀和地下探測雷達,以獲取科學數據。
截至2021年7月30日,火星車已在火星表面工作75個火星日,軌道器在軌運行372天。兩車狀態良好,各系統工作狀態正常。
祝融號發射多久了?
祝融號是天問一號的任務火星車,它的高度為1.85米,重量約為240公斤。設計壽命為3個火星月,相當于約92個地球日。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由長征-5遙四運載火箭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2021年4月24日,2021中國航天日啟動儀式在江蘇南京舉行,中國首輛火星車命名為“祝融號”。5月17日,祝融號火星車首次通過環繞傳輸遙測數據。5月22日10時40分,“祝融號”號火星車已安全離開著陸平臺,到達火星表面,并開始巡視和探測。
2021年6月11日,第一張天問一號探測器登陸火星的科學圖片發布。
截至2021年7月23日,“祝融號”火星車在火星表面工作了68個火星日,累計行駛585米;在軌道器在軌運行一周年之際,距離地球約3.78億公里,單向通信延遲約21分鐘。兩個軌道器狀態良好,各系統工作狀態正常。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天問一號將與地球失去聯系約一個月。
據火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介紹,9月份,太陽將在地球和火星之間移動,會出現日凌干擾,即太陽發出的強電磁波會干擾無線電通信。
到那時,天問一號將無法與地面建立聯系。
祝融號的主要任務是什么?
“天問一號”號軌道器進入繞火軌道后,進行了約三個月的對地觀測,特別是對預選著陸區的詳細勘察。之后,搭載火星車的著陸器將與軌道器分離,通過降落傘和推力火箭降落在火星表面,執行90個火星日的巡視探測任務(一個火星日約為24小時39分35.2秒)。火星車要完成的科學探測任務包括:火星巡視區的形態和地質結構,火星巡視區的土壤結構(剖面)和水冰,火星巡視區的表面元素、礦物和巖石類型,火星巡視區的大氣物理特征和表面環境。
天問一號任務的科學目標是研究火星的地形和地質結構特征、土壤特征和火星表面的水冰分布、火星表面的物質組成、大氣電離層、表面氣候和環境特征、火星的物理場和內部結構等。
探測器自2020年7月23日發射以來,在地火轉移飛行和繞火軌道飛行過程中,陸續開啟了搭載環繞裝置的中分辨率相機、高分辨率相機、礦物光譜分析儀、磁強計等7個科學有效載荷,探測獲取科學數據。火面工作期間,火星車將按計劃進行巡視區環境感知、火面移動和科學探測,并通過地形相機、多光譜相機、地下探測雷達和表面成分探測器等6個載荷對巡視區進行詳細探測。同時,軌道器將在中繼軌道運行,為火星車巡視探測提供穩定的中繼通信,并兼顧開展環繞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