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負利率是什么意思?
日本負利率是指企業和消費者在存款儲蓄時,從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扣除的利率比實際金額更多,從而形成負值的利率。日本負利率是由日本央行在2016年2月19日引入的政策。負利率政策是日本央行為鼓勵居民儲蓄而頒布的,其目的是為了降低日本經濟中存款預期收益率,以減少投資機會成本。
日本人為什么負利率還存錢?
負利率時代是經濟不景氣的時代,把錢交給銀行不是不行,只是不能再單純依靠傳統存款了。可以考慮銀行的理財、保險和基金,既要考慮長期養老規劃和當下現金流規劃,又要能夠抓住經濟發展的紅利,提前在經濟谷底布好局。
負利率時代主要是指存銀行獲得的利息趕不上貨幣貶值損失的部分。也就是說,錢存在銀行還是能獲得銀行給的利息,只不過給的太少。負利率時代最大的特征就是經濟發展相對緩慢,商品供給少,市場貨幣多,商品價格高;存款和貸款利率都比較低;與此同時人們對經濟好轉的預期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