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第18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閉幕。同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公布了本屆東博會的簽約成果:共組織簽訂國際、國內合作項目179個,總投資額超3000億元,比上屆增長13.7%,簽約項目總投資額創歷屆之最。取得豐碩經貿合作成果意味著,中國與東盟雙方在經貿、投資等多個領域的合作將得到進一步加強。
成果務實呈現六大亮點
“本屆盛會以‘共享陸海新通道新機遇共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為主題,充分展示經貿和各領域合作新成果新商機,展覽會議和各項活動平安、順利、精彩、圓滿。”中國-東盟博覽會秘書處秘書長王雷在閉幕發布會上說。
王雷表示,本屆東博會展示經貿合作新熱點新機遇,為加快地區經濟全面復蘇注入了新動力,主要呈現六大亮點:一是線上線下參展參會踴躍。二是線上線下活動精準對接。三是項目簽約規模擴大,質量提高。四是推動共建陸海新通道取得新成效。五是服務RCEP合作邁出新步伐。六是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取得新進展。
據了解,本屆東博會采取“實體展+云上東博會”的線上線下結合辦展形式。展覽總面積為10.2萬平方米,展位總數5400個,其中外國展位數905個(含東盟575個),比上屆增長13.4%。實體展共有1502家企業參展,其中外國參展企業397家(含東盟238家),華為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和行業領軍企業參展。“一帶一路”沿線有30個國家的120家企業參展。云上東博會有1517家企業參展,80個中外采購團組線上線下參會。
在對接活動方面,本屆東博會舉辦了148場線上線下經貿活動。截至9月13日中午,云上東博會全網曝光量超過11.4億次,站內訪問量超過2156萬次。各場對接會為國內外客商促成了3200對精確配對,實現“面對面”“屏對屏”的精準對接。
王雷介紹,從本屆東博會簽約項目的體量看,重大項目多,規模大,項目平均投資額近17億元,10億元以上項目33個,總投資額占比超70%,其中50億元以上項目7個。
在服務RCEP方面,王雷表示,本屆東博會首次設置了RCEP展區,博覽會舉行期間首次在廣西舉辦RCEP經貿合作工商高峰論壇、RCEP全國中小企業專題培訓班,舉辦了“日本企業廣西行”交流會,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成為東博會首個RCEP國別的特別合作機構。
30年對話互惠互利
今年是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在此背景下,本屆東博會以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為契機,舉辦了一系列友好交流活動。
王雷介紹,本次盛會期間舉辦了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經貿合作成果展,展示了30年來雙方經貿合作給雙方企業和人民帶來的實惠;舉辦了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經貿合作論壇,深入探討促進雙邊經貿合作高質量發展的具體路徑與有效措施,推動雙邊經貿合作向更高層次、更寬領域邁進。
此外,本屆東博會還舉辦了系列高層論壇,“南寧渠道”進一步豐富。王雷表示,本屆東博會框架下共舉辦了26個高層論壇,會期舉辦了17個,涵蓋RCEP、產業鏈、產能、海關、衛生等領域,取得三方面成果:一是發布一批重要倡議、重要文件、重要指數,如《關于共同促進RCEP加快生效實施的南寧倡議》、面向東盟的物流金融聯盟的倡議、“中國-東盟貿易指數”等。二是推動建立一批合作平臺,如中國-東盟技術交易平臺、中國-東盟科技人才創新驛站、中國-東盟跨境金融服務中心等。三是簽約一批戰略合作協議,如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與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等金融機構簽署多項協議等。
談及下一屆東博會、峰會,王雷表示,第19屆東博會、峰會初步定于2022年9月16日-19日舉行,馬來西亞將出任主題國,重慶作為中國“魅力之城”主賓城市。“我們將按照各國領導人擘畫的合作與發展藍圖,用足用好平臺功能,為中國-東盟乃至東亞地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全面發展發揮更大作用,為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王雷說。
(記者 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