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與東盟國家的人員往來和物流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阻礙,然而記者從第18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上了解到,企業對推動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的熱情仍然高漲,它們攜大量高精尖產品亮相本屆東博會,吸睛無數。
高新產品覓商機
“希望找到新的客戶群體,同時推廣我們的產品以及品牌形象。”武漢市海泰偉創科技有限公司市場經理尤金春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說,公司是武漢高新技術企業,這是其第一次到東博會參展,重點推出一款高速醬料包裝機,主要用于方便食品醬料包包裝等場景,包裝速度為每分鐘130個左右。
尤金春表示,公司在東南亞市場進行的調研顯示,東盟國家食品包裝需求量大,而當地設備的包裝速度普遍在每分鐘30個左右,公司的設備可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在本屆東博會上,很多客商對公司表現出合作意向。
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我們想通過展示自有高新技術和產品讓更多東盟企業了解我們的能力,達成更多合作,加深雙方經貿往來。”中國輕工業南寧設計工程有限公司第一工程事業部副總經理、高級工程師李進華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是第一次亮相東博會,展示了制糖、制漿造紙、食品、化工、醫藥等方面的成果。憑借專業的制造技術和較強的工程開發能力,近年來公司在老撾、緬甸、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市場的業務不斷增加,此次參加東博會期待能夠進一步拓展東盟市場。
江蘇省商務廳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江蘇早在今年5月份就啟動了組展工作,共組織了34家企業參加本屆東博會線下展,其中包括江蘇食品機械、電子電器、建筑材料、工程機械與運輸車輛等契合東盟市場需求的高新技術產品。江蘇徐工集團在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泰國等東盟市場的出口額在整個亞太區的占比高達90%,仍在連續參加東博會,深入開拓東盟市場。
升級版車載“火眼”實驗室、“一平米”快速檢測平臺、應用于航空航天領域的冶金成型技術、VR虛擬仿真現實產品……本屆東博會還展示了大量的“黑科技”和高精尖產品。其先進技術展區展覽面積4100平方米,展出了100多家單位近300個項目,包含數字經濟、通信技術、生物醫藥、智能制造、計算機科學、材料技術、節能低碳等國際前沿熱點領域的技術和成果。
深入開拓不止步
用甘蔗渣制作的肉松、用橘水做的酵母、用甘蔗葉和甘蔗渣制作的生物蛋白飼料、用甘蔗渣發電……走進先進技術展區,廣西南寧東亞糖業集團的展臺令人耳目一新。該集團銷售經理寧先生介紹,公司由泰國兩儀集團于1993年在廣西崇左創立,不僅使用二步法工藝生產優級糖和精制糖,而且深入研發了甘蔗廢料的循環利用技術,已經推出不少新品,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較高。
寧先生說,中國市場對糖的需求非常廣泛,從日常甜點飲料到各類零食都離不開糖,這帶動了公司業務的發展。如今,東亞糖業已有12家分公司,業務涉及制糖、生物能源、酵母、肥料、飼料、木糖等。寧先生表示,利用甘蔗廢料廢渣研發的新產品應用前景廣闊,公司希望通過此次參展,將更多新研發的技術和產品推向市場。
還有相當一部分中國企業在疫情之下務實行動,推動與東盟的經貿合作。尤金春表示,在本屆東博會結束之后,將梳理現場收集到的客戶名片信息,推廣和宣傳公司的包裝機械產品,爭取將客戶轉化為合作伙伴。同時,針對當前貿易往來受阻問題,公司將采取“兩步走”策略:第一步,大力開拓廣西市場,在廣西螺螄粉等各類食品領域加大市場拓展力度,形成較好的品牌認知;第二步,待國際疫情防控形勢稍好之后,通過東盟經銷商和客戶等資源深入開拓東盟市場。
今年是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大量高精尖技術產品的涌現既是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步步走深的表現,也將進一步提升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的“含金量”。
(記者 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