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海外并購交易是哪個? 第一名:中國化工吞并瑞士先正達2017年6月,中國化工完成收購瑞士農化巨頭先正達股份,成為迄今為止中國企業最大的海外并購案。 跨國并購的風險有哪些? 1、政治風險 如果兩國在經濟上是合作伙伴與互利共贏關系,東道國就會對中國企業到其境內投資持歡迎態度;如果兩國在經濟上是競爭甚至是敵對關系,東道國便有可能對中國企業的投資行為百般阻撓和刁難。為了保障本國經濟的發展以及國家安全,有些國家對于外資常常采取戒備的態度,如規定本國資源類企業不能被外國的國有企業收購,即使允許收購的,也要經過嚴格的審查和審批等。因此,進行海外并購,需要清楚地了解一些國家的敏感領域,比如能源、金融、先進技術,特別是軍民兩用的技術和基礎設施等。 2、法律風險 各國針對外商投資的法律、審查制度、監管制度差別很大。例如,每個國家都有反托拉斯法,雖然內容大同小異,但在審查程序上差別很大。若這方面處理不當,就會導致談判成本升高、交易時間拉長,最終可能導致并購談判失敗。海外并購還面臨國際法律法規的適應問題。包括東道國關于外商投資的法律規范以及國際商務行為需要遵守的法律規范。由于對當地法律的疏忽和陌生,許多中國企業在從事海外投資時都曾遭遇法律麻煩。因此,中國企業在海外并購過程中必須重視、了解和遵守東道國的法律法規。 3、財務風險 企業并購中的財務風險主要存在于并購定價、融資和并購支付等環節,一旦某項財務決策引起了企業財務狀況得惡化,將可能導致并購行為的終結或者失敗。信息不對稱的瓶頸和對資金鏈的隱憂都是控制財務風險需要考慮的問題。2008年的金融危機使美國很多公司的市值下滑,中國部分企業過于盲目地進行海外收購,但沒有考慮過被收購企業是否與自身長期的經營發展戰略相契合,并購成為一種沖動行為。為抵御財務風險,企業可在談判中設置特別條款,通過估值的方式將風險排除,以避免交割時交易成本增加;也可對投資架構進行稅務籌劃,以降低融資等行為涉及的實際稅負。 4、整合風險 收購方應在談判前期就考慮并購后的整合問題,如成本整合、人力資源整合和企業文化整合等。然而,很多企業沒有重視這個環節,最終導致并購失敗。一般來講,并購整合的過程中,會面臨企業管理文化的差異、市場定位的差異以及一些政治因素所導致的整合不暢等問題。對于打算進行海外并購的中國企業,一定要做好并購前的市場調查工作,熟悉國外的經濟、法律和政治環境,并需要與被并購企業進行充分的溝通,保證并購行為與企業的整體發展戰略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