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要
“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以十分形象的方式,強調了人才評價機制上的科學性和靈活性。在人才評價上不斷解放思想、打破條條框框,是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的變革,更是給科技創新放權、松綁、清障。
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人才驅動,首先要驅動人才。不斷激發各類人才的創新創造活力,人才評價體系就是指揮棒。有什么樣的人才評價體系,就有什么樣的創新導向。
“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以十分形象的方式,強調了人才評價機制上的科學性和靈活性。不可否認的是,人才評價上“用一把尺子衡量”的問題當下還比較突出,比如有些單位習慣于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四唯”指揮棒評價人才,“外來的和尚好念經”“以帽子論英雄”等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
現實情況證明,“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評價方式看起來“簡便易行,甚至“更客觀”,實則不切實際,容易走偏,束縛了人才的活力。“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人才不是工廠流水線上批量生產的物件,不需要一樣粗細,也不能靠“篩篩子”般“篩”出來。粗放僵化的人才評價機制,不僅讓那些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型人才很難在評價體系中“對號入座”,捆住了手腳、創新積極性受到影響,還容易導致科技工作者熱衷于追求“短平快”的論文發表和項目申報,不愿意投身于周期長、“坐冷板凳”的基礎性研究。
魚無定止,淵深則歸;鳥無定棲,林茂則赴。“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指向的是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破”與“立”。“破”,就是打破簡單化、機械化、公式化、“一刀切”的評價標準,淡化固有標簽。“立”,就是尊重科學規律、尊重人才成長規律,以創新能力、質量、貢獻為導向,分類建立體現不同領域、不同崗位、不同層次人才特點的評價機制,“英雄不問出處、誰有本事誰揭榜”,包容“十年不鳴”,靜待“一鳴驚人”,對特殊人才敞開綠色通道。通過人才評價機制的科學性讓各類人才奔著國家戰略需求去、奔著解決問題去,而不是奔著論文去、奔著職稱去,讓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能夠脫穎而出,挑起大梁。
在人才評價上不斷解放思想、打破條條框框,是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的變革,更是給科技創新放權、松綁、清障。這就要求在人才工作上從重管理向重服務轉變,在政策措施上從著眼于管向著眼于服務、支持、激勵轉變,減少不當的行政干預,以“放權”為創新“開路”。
(評論員 程曼詩)
關于我們 加入我們 聯系我們 商務合作
高考前線 www.gkqxw.com.cn 版權所有
投稿投訴聯系郵箱:8 8 6 2 3 9 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