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30日,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南京片區在江北新區正式揭牌,長江之濱啼聲初試,一場聚焦制度創新的“國家試驗”就此啟航。兩年后,百余項制度創新成果從南京片區走向全省、邁向全國。
以制度創新釋放發展活力
“小鼠的生命周期本身比較有限,隔離檢疫期從30天縮短到僅14天,為我們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可以用來做科研實驗。”江蘇集萃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總監楊慧欣說。
得益于南京片區“進境SPF實驗鼠海關監管便利化套餐”這一制度創新成果,該公司在進口用于特定藥物研發實驗小鼠時,無論是進口申請的審批時限,還是隔離檢疫的時間都會大幅縮短。
據金陵海關駐江北辦事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優化流程主要包括優化隔離場使用證辦理,對符合條件的可“一次考核、多次使用”。符合條件的企業還可邊隔離邊實驗,視頻監管與現場監管相結合,這將大大節省實驗鼠的隔離檢疫時間。
不臨港口,也無海關特殊監管區,南京片區從企業面臨的現實問題中找準制度創新突破口,推進研發物品便捷通關試點,推動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而這也正得益于南京片區在制度型開放方面先行先試,開展差異化探索。
聚焦并解決企業難點痛點,南京片區可謂不遺余力。企業開業要辦數張許可證,以開一家零售藥店為例,要辦理藥品經營許可證、醫療器械經營許可證、執業藥師注冊證等7張許可證。辦理過程中,企業需要準備7套申請材料,往返各個部門及窗口。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辦證難是企業的痛點。能否從企業的視角,把各種許可證集成起來,設計一個企業找得到、看得懂、辦得快的市場審批制度?
根據不同行業、不同業態,南京片區推進“一業一證”改革,培育有國家級新區和自貿試驗區特色的“一件事一次辦”場景,將多張許可證整合為一張“行業綜合執業證”,改革著眼點轉向“企業側”,解決企業進入一個行業“不知道要辦什么證”“不清楚如何辦”的困擾,把企業繁瑣的申報準備轉變成片區的集成服務。
改革成效如何?全國首張零售藥店《行業綜合執業證》、全國首張動物診療《行業綜合執業證》、全國首張民營醫院《行業綜合執業證》等陸續發出,“效率高”“耗時更少”“跑腿次數更少”是企業最強烈的感受。“開業時間比原計劃提前了兩個月,給了我們一個大驚喜。”填一張表、交一套材料、申領一張《行業綜合執業證》,就能開門營業后,海王星辰南京分部總經理陳婷婷說。
效率提升,時間降低。升降之間,彰顯的是自貿試驗區制度的優越性。
兩年來,南京片區著力在產業協同創新、知識產權保護、數字經濟、營商環境優化等領域形成體現首創要求的制度創新成果100余項。“‘生態眼’助力長江大保護”入選自由貿易試驗區第四批“最佳實踐案例”;“生物醫藥集中監管平臺模式”“打造知識產權交易融資服務運營平臺”入選國務院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最佳實踐案例”。
“兩城一中心”產業拔節生長
今年8月,沖破疫情“阻隔”,由北聯國芯和深圳寶德共同打造的江蘇北聯寶德第一臺純國產技術自主品牌PC機在南京片區成功下線。從初步達成合作意向到注冊成立,用時2個月;從產線安裝到產品下線,用時10天。推動CPU自主可控技術研發,實現服務器自主技術產業化,南京片區相繼引進華為鯤鵬、龍芯中科兩大產業基地,目前,華為鯤鵬生態基地已集納發展伙伴企業500余家,產業集群效應日益凸顯。
“自主創新先導區”“現代產業示范區”“對外開放合作重要平臺”,三個關鍵詞的疊加,足見其深遠意義。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兩周歲”的南京片區如何開好局、起好步?答案的關鍵蘊含在產業發展里。“謀局落子”之間,南京片區“兩城一中心”醞釀新格局。
“芯片之城”強勢崛起,全國集成電路十強企業半數落戶片區。“鯤鵬”展翼向天歌,“龍芯”翱翔于天際,南京集成電路培訓基地落子……2020年集成電路主營業務收入增長63%。
“基因之城”標桿引領,打造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醫療體系和大健康產業鏈,全國排名前20的基因檢測公司三分之一在區域落戶,2020年生物醫藥主營業務收入增長30%。
“新金融中心”強力支撐,發布南京片區QFLP試點政策,著手試點QDLP政策;以資產管理、股權投資、基金保險等新金融業態為重點,集聚各類金融機構937家,其中基金及基金管理公司517家,認繳規模近5000億元。
“兩城一中心”產業相互支撐。這些發展成果,定性中蘊含定量,既包含增速要求,也彰顯了質量取向,換句話說,不僅快,而且好。
為促進產業發展,加快改革開放新步伐,近日,《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南京片區發展“十四五”規劃》正式發布。細細打量規劃中每一個部署、每一項工作,南京片區都全力以赴,擔當重任、落實戰略為改革多探路、為創新多闖關、為發展多破題。
增強人才聚集的吸引力
人才與城市相互成就的大戲,精彩如斯。人才的成長離不開城市提供的廣闊舞臺,城市的發展離不開各行各業人才的接續奮斗。從某種方面來說,南京片區的高質量發展史即一部人才引領、創新發展的前進史、奮斗史。
去年3月,致力于EDA創新的芯華章在南京片區創立。彼時,芯華章科技創始人、董事長王禮賓只有一個十幾人的“追夢”團隊,而今年已經達到百余人的規模。“5年之后研發人員將會有500~600人。”去年下半年,芯華章先后完成三輪億元級別融資。就在今年5月,這個被看作中國EDA軟件和系統領域希望的“潛力股”,完成超過4億元Pre-B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超12億元。
聚人興城,人聚城興。吸引各類人才“用腳投票”的背后,是南京片區的“求賢若渴”,不斷構筑城市未來競爭的新優勢出臺“創業江北”人才十策,建立覆蓋從金字塔尖到塔基的全方位人才政策體系,并持續優化推出2.0、3.0升級版;發布集成電路人才試驗區政策及實施細則并優化,出臺教育、衛生、高技能等人才引進辦法,落實自貿試驗區南京片區人才專項支持政策,形成全方位政策支持體系。
“我們從提交申請到拿到‘兩證’,只用了一個多星期。南京片區的效率,真是令人驚嘆!”南京華易泰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朱黛芬說道。而她口中的“兩證”,便是指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證和居留許可證。
發展要開放,創新要開放,吸引人才更要開放。南京片區探索創新的國際人才服務新模式,在全省首先建立聘用外國人單位“紅白灰”三色信用管理制度,對“白名單”單位提供政策便利服務,為“紅名單”單位提供升級版綠色通道,盡量讓人才“只走第一步和最后一步,提交材料、領證成功”,極大解決企業和外籍人才后顧之憂。
南京華易泰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有5位外籍專家以及2位待入職外籍人才。按照規定,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工作,應當取得“兩證”。一般情況下,這“兩證”辦理下來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
在創新模式下,南京片區將審批時限從國家規定的10個工作日內完成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審批和15個工作日內完成居留許可審批的“10+15”個工作日,壓減至10個工作日內完成兩證辦理,率先實現了全省最快同時“拿兩證”。在已有政策基礎上,南京片區還為“紅白”兩色用人單位加檔升級推出五大便利化政策:進一步放寬年齡限制、放寬學歷限制、延長許可期限、鼓勵引進科技項目負責人和給予地方鼓勵性積分。
“線上提交申請,線下去江北新區市民中心窗口辦理,很快就辦好了。流程很清晰,每一個步驟需要什么材料、怎么辦,都很詳細。”今年7月,南京迪威爾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的童夢黎為8名印度工程師辦理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延期。同樣得益于南京片區國際人才“一站式”服務,她只需線上提交申請、線下“跑一次”窗口便成功辦理。
自貿沃土孕育澎湃創新力量
在南京集成電路產業服務中心,4臺EDA超大規模硬件仿真加速器可謂“研發重器”,購置費用超千萬元。去年,南京片區企業芯馳科技遇到了現有設備無法滿足研發需求的難題,通過硬件仿真加速器,研發效率提升100倍以上,同時,第一顆芯片提前成功流片,成為我國首款16納米車規芯片,填補了我國在高端汽車核心芯片領域的空白,也是南京片區創新發展的又一大突破。
對于創業路上的中小企業而言,各類高精尖的大型科學儀器是開展科研實驗、加速技術攻關的利器。但由于價格昂貴,創業者往往只能望“器”興嘆。而集中在高校、大型科研機構或龍頭企業的大型科學儀器,由于各種原因,其開放程度和使用率偏低,存在閑置情況。
通過成立生命健康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兩大科學儀器共享服務聯盟,南京片區正著力推動科學資源開放共享,在大型科學儀器與有需求的科研工作者之間“搭鵲橋”,開放共享儀器設備萬余臺,讓大型科學儀器“走出深閨”。
“企業在研發不同階段所需的重點儀器不同,自己購買存在利用率低的問題,尤其是大型貴重儀器。”芯馳科技南京研發經理李海軍說,在他看來,科學儀器設備的開放共享,是南京片區為企業提供的最優營商環境之一。
與芯馳科技一樣,南京億科人群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實驗室負責人朱燕對此同樣感觸頗深:“這里的儀器設備都是最先進的,平臺提供的服務也很周到,為企業創業提供了良好條件。租用這些儀器設備,極大節省了企業的創業成本。”
南京片區始終把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放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突出位置,加快搭建全流程、全周期公共技術服務大平臺,為推進產品研發、吸引要素資源、孵化創新企業、補齊產業鏈條提供更強支撐。
金融活水“精準滴灌”疏通發展堵點
“成立一年多時間,公司已拿到9項專利授權,而在以往,拿到1項專利授權可能就需要1年甚至更長時間。這是自貿試驗區帶給我們的直接紅利。”一家芯片企業負責人直言道。
去年8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在28個地區開展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提出建立完善支持創新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南京片區探索建設知識產權產業數字化體系為路徑,聚焦知識產權創造、交易、運營,初步構建形成以在線特色交易為主,在線公證、維權、服務、融資為輔的一體化平臺知識產權交易融資服務運營平臺。
“利用數字化手段,讓大量沉睡狀態的知識產權資產得以‘蘇醒’,成為源源不斷的創新能量。”知識產權交易融資服務運營平臺相關負責人介紹,在這一平臺,可以找到針對知識產權“確權-交易-運營-維權-融資”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服務。截至目前,平臺已完成交易1.5萬余筆,累計交易金額超過2億元,20余萬件專利轉化為“數字資產”。
數字化轉型是“十四五”時期企業變革和發展的“新基建”。當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與金融相遇,新興與傳統“碰撞”下,金融發展能產生出怎樣“顛覆性”的火花?
證監會于去年全面推進區域股權市場區塊鏈試點工作,著手利用金融科技,在區域性股權市場打造新一代金融基礎設施,江蘇自貿試驗區成為5家試點之一。南京片區的南京數字金融產業研究院承擔江蘇區域性股權市場區塊鏈業務平臺的建設任務。此前,研究院打造國內首個數字金融基礎設施“揚子江數字金融平臺”,為各類金融業務平臺提供區塊鏈技術支持。在此基礎上,研究院僅用28天即實現省股交中心和聯交所區塊鏈業務平臺的搭建,成為全國5家試點單位中首個實現與證監會監管鏈業務連通的單位。
去年年底,基于“揚子江數字金融平臺”,南京海景園林工程有限公司順利通過江蘇股權交易中心眾創板審核,成為全國首家正式通過區塊鏈平臺掛牌區域股權市場的公司。
如今,迎著“兩城一中心”產業布局的“陽光雨露”,數字金融在南京片區正“茁壯成長”:圍繞“兩城”建設,集聚各類金融機構937家,其中基金及基金管理公司517家,認繳規模近5000億元。同時還設立總規模超50億元數字金融、金融科技類投資基金,孵化金融示范項目超過50個。
科技加持,江北新區綠色金融再迎“春”。8月10日,南京銀行研創園支行創新全國首款貸款利率與控排企業碳表現掛鉤的貸款產品“鑫減碳”,成功為某電力企業發放3000萬元貸款。同一天,南京江北新區公用控股集團有限公司“2021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可持續掛鉤)”成功發行,發行規模4億元,這也是全國綜合公用事業首單、全國AA+首單、江蘇省首單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是資本市場支持江北新區綠色能源發展的重要成果。
從歷久彌新的文化古地上拔地而起,這里的每一面都迸發著屬于這個區域獨特的改革風貌,活力而不急促,精致而不空洞。江聲浩蕩,兩年來,南京片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抓住改革這個“關鍵一招”,向新而行、而興。可以預見,未來,這里會愈發欣欣向榮。
推薦內容
- ipo上市指的是什么意思?企業上市前財務要做什么? a>
- 公司發行債券指的是什么?公司發行債券需要什么條件? a>
- 投資滬市好還是深市好?股票滬市和深市有什么區別? a>
- 股東退股需不需要交稅啊?股東退股評估資產的方法 a>
- 股東退股怎么清算賬目?股東要退出資金如何返還? a>
- 通達海(301378):業績短期承壓,AI賦能智慧法院有望打開廣闊空間-2022年報及2023年一季報點評報告_世界熱訊 a>
- 600開頭股票屬于什么板塊?上交所與深交所有什么區別? a>
- 深圳成指指的是什么意思?綜指和成指的區別是什么? a>
- 幾開頭的股票屬于上交所?上交所股票異動規則有哪些? a>
- 限價委托指的是什么意思?市價委托指的是什么意思? a>
- 短線選股看什么比較好?股票短線選股技巧有哪些? a>
- 介紹信怎么寫?介紹信的寫法范文? a>
- 字謎游戲有哪些?字謎游戲帶答案大全? 全球觀察 a>
- 優秀大學生申請書怎么寫?優秀大學生申請書范文?-環球實時 a>
- 施工進度計劃怎么寫?施工進度計劃范文? a>
- 短訊!社團活動總結怎么寫?社團活動總結范文? a>
- 【全球報資訊】招商計劃書怎么寫?招商計劃書范文? a>
- 忘不了的同學作文600字怎么寫?忘不了的同學作文600字范文? 焦點速讀 a>
- 熱愛生命的小故事怎么寫?熱愛生命的小故事范文? 天天熱推薦 a>
- 迪拜街頭風光作文400字怎么寫?迪拜街頭風光作文400字范文?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