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零售行業在醫改以及互聯網技術等多重因素的驅動下轉型升級,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醫藥新零售模式逐步發展,行業整合提速,數字化、規范化、專業化、差異化成為行業發展的新趨勢。
醫藥零售保持高景氣度。國內四大藥店上市公司大參林、益豐藥房、一心堂、老百姓公布的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四大藥店的營收均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凈利潤方面,除了大參林外,其他三家藥店也都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拓展門店,包括新開門店、收購門店等成了“標準動作”。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隨著醫藥電商的快速崛起,以及更多外來勢力進軍線下藥品零售,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
營收實現兩位數增長
整體來看,四大藥店業績亮點不少,營收都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扣非凈利潤方面,除了大參林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外,另外三家也和營收同步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
今年上半年,大參林實現營業收入80.54億元,同比增長16.0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5.9億元,同比增長1.65%。益豐藥房實現營收74.46億元,同比增長16.7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4.9億元,同比增長27.44%。一心堂上半年營業收入為67.01億元,同比增長11.1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5.12億元,同比增長28.15%。老百姓在報告期內實現營收74.6億元,同比增長11.5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3.63億元,同比增長18.38%。
根據相關財報,各大藥店增收原因離不開新老店內生增長以及同行業并購的外延增長。今年上半年,四大藥店都新增了不少門店,其中,大參林新增了958家,益豐藥房新增569家,一心堂新增950家,老百姓新增1290家。如,一心堂內生外延擴張均有提速,除了在云南、四川等地保持快速開店以外,還進一步以并購的方式深耕廣西、貴州等區域。
多重利好加速釋放
醫藥零售行業景氣度不斷提升,行業多重利好釋放,這是四大藥店保持較高增長的重要基礎。
隨著醫藥改革不斷深化,我國醫藥三大終端市場——公立醫院、公立基層醫療機構和零售藥店的銷售額出現波動,市場的砝碼明顯向零售藥店傾斜。中信證券研究顯示,2020年,我國三大終端六大市場藥品銷售額達16437億元。其中,公立醫院藥品銷售額10512億元,同比下降12%,在市場總額中的占比從66.6%下降至64%;公立基層醫療機構藥品銷售額1595億元,同比下降11.8%,占比下降0.3%至9.7%;零售藥店終端藥品銷售額4330億元,同比增長3.2%,總占比提升2.9個百分點至26.3%。
此外,在政策層面,醫藥零售行業持續迎來新的利好。年初發布的《醫療機構醫療保障定點管理暫行辦法》《零售藥店醫療保障定點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醫療機構和零售藥店納入醫保定點的基本條件和流程,醫療機構和零售藥店定點管理走向規范化、法治化,為零售藥店參與市場公平競爭進一步創造了有利條件。
去年底,國務院把“督促地方清理對開辦藥店設定的間距限制等不合理條件”納入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重點任務中,目前很多地方積極行動,取消了藥店“間距門檻”。對此,業界分析,為藥店行業市場主體以及潛在的投資者再松綁、再減負,能夠激發市場競爭的活力,有助于藥店行業的健康發展,藥店的充分競爭傳導到消費端,也將給消費者帶來更多實惠。
市場競爭持續加劇
需要關注的是,行業競爭正不斷加劇,醫藥電商、外來勢力加速進入醫藥零售行業分羹。其中不僅有京東和阿里巴巴這類互聯網巨頭,還有一大批專業醫藥電商平臺,如平安好醫生、叮當快藥等。這些線上平臺模式新、實力雄厚、打法先進,正快速蠶食線下藥店的市場份額。
以京東健康為例,2020年京東健康總收入為193.8億元,同比增長78.8%。今年上半年,京東健康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根據其最新公布的財報,上半年京東健康總收入136.4億元,同比增長55.4%。和線下連鎖藥店龍頭企業相比,京東健康不僅規模更大,增速也是線下連鎖藥店龍頭企業無法企及的。同時,京東健康、阿里健康等醫藥電商巨頭還在不斷進行大量的技術和市場投入。
而與醫藥電商巨頭形成鮮明對比是,線下醫藥零售龍頭的管理水平和運營效率的待提升空間較大。從四大藥店的財報數據來看,其資金投入主要用于市場營銷,而在研發方面的投入較少。今年上半年,大參林和一心堂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分別增長了641%和661%,但也分別僅為664萬元和380萬元;老百姓2020年上半年的研發費用更是只有58萬元。
東北證券認為,2020年醫藥零售行業出現明顯分水嶺,大型連鎖上市公司和中小連鎖的差距進一步拉開。未來三到五年,大型連鎖藥房(尤以上市公司為主)有望維持門店中高速擴張態勢,行業將面臨新一輪整合和洗牌。
(記者 張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