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道感染的原因是什么?
泌尿道感染(UTI)是指病原體直接侵入尿路,在尿液中生長繁殖,并侵犯尿路黏膜或組織而引起損傷,按病原體侵襲的部位不同,分為腎盂炎、膀胱炎、尿道炎。腎盂腎炎又稱上尿路感染,膀胱炎和尿道炎合稱下尿路感染。由于小兒時期感染局限在尿路某一部位者較少,且臨床上又難以準確定位,故常不加區別統稱為UTI。可根據有無臨床癥狀,分為癥狀性泌尿道感染(UTI)和無癥狀性菌尿。
急性感染出現的因素是?
(1)新生兒,以全身癥狀為主,多由血行感染引起。敗血癥伴黃疸、隱性細菌尿,可有發熱、體溫不升、皮膚蒼白、體重不增、拒奶、腹瀉、嗜睡和驚厥等。
(2)嬰幼兒期,全身癥狀重,主要為腹痛、腹瀉、嘔吐等。排尿時哭鬧、尿惡臭,可因尿頻而致頑固性尿布皮炎,夜間原無遺尿而出現遺尿。
(3)兒童,下尿路感染以膀胱刺激癥狀為主,上尿路感染以發熱、寒戰、腰痛、腎區叩擊痛、肋脊角壓痛等為主。大腸桿菌所致的出血性膀胱炎可有血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