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9月25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中國信息與電子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中心9月25日在北京和香港同步發布《2023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技術挑戰》。
《2023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技術挑戰》對外發布。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供圖
這十四大挑戰涵蓋數字領域、信息化、微電子光電子、光學工程、測量計量與儀器、網絡與通信、網絡安全、電磁場與電磁環境效應、控制、認知、計算機系統與軟件、計算機應用、海洋網絡信息體系、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等14個方面,具體內容包括:
——數字領域。全面落實《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推進數字技術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深度融合,強化數字技術創新體系和數字安全屏障“兩大能力”,優化數字化發展國內國際“兩個環境”,急需解決系列關鍵核心技術挑戰。
——信息化。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無人化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方興未艾,全面賦能人類社會生產生活,深刻改變著全球經濟格局、文化格局、安全格局和競爭格局。如何組織和利用國內外優勢科技力量,構建高質量發展新型舉國體制,堅持創新跨越總方針,建立中國特色數字生態環境,確保核心能力自主可控、先進可靠是該領域面臨的重要挑戰。
——微電子光電子。硅基光電融合成為重要路徑,中國在微電子、光電子先進制造能力與集成芯片設計方面面臨重要挑戰。
——光學工程。如何實現跨尺度矢量光場的智能精準調控、高效數字光學器件和系統開發、實時精確健康評估的新型成像和傳感、低功耗高集成光子和高效綠色能源光子技術突破等面臨重要挑戰。
——測量計量與儀器。新一代國家測量體系和儀器產業體系建設已啟動,重要場景下的關鍵測量技術亟待突破;支撐數字化、網絡化與智能化測量的新形態精密儀器及傳感技術將面臨重要挑戰。
——網絡與通信。人網物三元萬物智聯背景下網絡通信與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深度融合,新型網絡理論與技術架構、日益逼近物理極限下的傳輸能力提升、核心設備與器件、算力網等是該領域面臨的重要挑戰。6G面向通感算網融合、天地一體等更復雜多樣的應用場景,存在應用基礎理論突破、技術發展范式創新等重要挑戰。
——網絡安全。如何有效應對海量存量威脅治理及其有效防護不足、網絡安全邊界的削弱;如何打造計算和防護融合新模式、形成運行和防御并行雙結構;如何應對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帶來的安全問題,都是該領域面臨的重要挑戰。
——電磁場與電磁環境效應。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無人化對電磁環境效應基礎研究提出新需求,電磁學與計算機、光學、材料學、生物、復雜系統等交叉融合,在電磁場基礎理論、智能電磁計算、電磁防護材料、電磁場快速感知、電磁生物效應與防護仿生領域不斷發展,促進電磁環境適應性、電磁安全前沿技術廣泛應用,提升智能化裝備電磁安全能力是該領域面臨的重要挑戰。
——控制。在智能制造、航空航天、無人系統等為代表的重大工程中,如何將建模、控制、優化和大數據驅動的人工智能、計算機軟件、網絡通信等計算資源與物理資源緊密協同;如何采用工業互聯網的端邊云協同實現控制系統網絡彈性/韌性、自適應、自主調控是該領域面臨的重要挑戰。
——認知。突破腦智能與腦決策機制啟發的認知智能技術,研制多類型、可重構、高效、綠色節能的新型腦模型與軟硬件系統,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理論與技術面臨的重要挑戰。
——計算機系統與軟件。亟需突破多元異構計算體系、通用人工智能軟件系統、計算安全等關鍵技術,積極探索類腦、量子等前沿技術,研發智能水平更高、能耗更低、更安全可信的計算機系統,以及新型基礎軟件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軟件是當前面臨的重要挑戰。
——計算機應用。工業、交通、教育、醫療等領域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無人化等重大變革對計算機應用技術提出嚴峻挑戰:一是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元宇宙為代表的新興技術與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國家安全融合發展推動計算機應用技術加速創新。二是“萬物智聯、智能引領、跨界融合、萬眾創新”新業態對智能感知、協同、學習、分析、決策、控制及安全等提出更高要求。
——海洋網絡信息體系。海洋網絡信息體系建設在理論、技術與工程方面存在重要挑戰。理論方面需建立水下非線性聲場理論,實現水下聲場優化控制和利用;技術方面需突破海洋精細化遙感、非聲探測等新型感知、遠洋船舶氣象導航、跨域通信和水下信息處理;工程方面需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海洋化應用,強化海洋戰略空間一體化管理,構建數字海洋新型基礎設施。
——應對重大突發事件。如何快速建立國家、省、市一體化重大突發事件智能化決策體系,如何整合相關部門的數據資源和科技力量,建立應對重大突發事件大數據智能化綜合平臺,形成預警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把災害損失降到最小,是應對重大突發事件、提升國家綜合治理能力的重要挑戰。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吳曼青院士在發布會上致辭指出,中國工程院作為國家高端智庫和工程科技界最高榮譽性、咨詢性學術機構,強化科技戰略咨詢,堅持“服務決策、適度超前”,為強化核心關鍵技術攻關、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準確、前瞻、及時的建議。
當天發布會由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副主任余少華院士主持,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主任費愛國院士發布《2023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十四大挑戰》,并介紹相關研究情況。
據了解,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自2014年啟動“藍皮書”系列研究工作,至今已連續9年發布“趨勢”或“挑戰”等系列成果。(完)
推薦內容
- 《2023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技術挑戰》一書在北京香港同步發布|環球今亮點 a>
- 我國服務業結構優化升級態勢持續 環球今頭條 a>
- 金沙江昌波開工建設 預計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59萬噸_全球今熱點 a>
- 當前訊息:臺灣8月制造業景氣動向上揚幅度有限 服務業轉為下滑 a>
- 環球觀點:助企燃動綠色引擎,招行打造綠色金融特色服務 a>
- 滾動:華為高端旗艦智慧屏 V5 Pro亮相 首創靈犀隔空觸控 重新定義大屏交互 a>
- 海南島南部5市縣出臺制度推動三亞經濟圈一體化發展 a>
- 以AI之力精準匹配 榕樹貸款助力金融供需高效連接 a>
- 科大訊飛AI翻譯筆P20:讓孩子輕松掌握英語,成為未來的英語小達人 a>
- 夢想贊助再延續,膜法世家助推薛之謙“天外來物”巡演唱響廣州 a>
- 看熱訊:(“一帶一路”10 周年)“大膽來豫投資”,河南四條“絲路”串聯全球 a>
- 內蒙古興安盟耐鹽堿水稻畝產連續5年超500公斤 連年呈漲勢 a>
- 湖南東安數字賦能鄉村振興 打造經濟社會發展新引擎_熱消息 a>
- 海南規范臨時用地管理-熱議 a>
- 當前時訊:海南推出70多項旅文體活動迎“十一”假期 a>
- 天天視點!“黑科技”云集香港科大百萬獎金賽 “清華夫妻”獲得兩獎 a>
- 中國“2023清風行動”取得顯著成效 收繳野生動植物制品9萬余件|全球今熱點 a>
- “六維睡眠文化”引領潮流,城市便捷酒店打造舒適住宿服務 a>
- 云南一企業發生生產安全事故 3人死亡 世界報資訊 a>
- 9000只寶寶死亡,帝企鵝在消失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