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山為家,以林為伴,扎根武陵山區19年;他,拒絕大城市的高薪,一心撲在扶貧主戰場上,先后將紅花玉蘭、五倍子、“林藥蜂”等林業綠色產業培育成帶動當地群眾脫貧增收的產業。他是宜昌市五峰林業科學研究所所長桑子陽。近日,桑子陽上榜2021年荊楚楷模5-6月月度人物。
從一棵樹到一個產業
2002年,桑子陽大學畢業來到了五峰土家族自治縣。2004年,一次偶然機會,北京林業大學教授馬履一來到五峰長樂坪鎮大灣村考察玉蘭種質資源時,發現了一顆高大喬木,其花內外全紅,經鑒定,這棵玉蘭被命名為紅花玉蘭。一起參加考察的桑子陽敏銳地意識到,可否利用紅花玉蘭為老百姓找條致富路?
說干就干。桑子陽克服重重困難,邊工作邊學習,先后考上了北京林業大學碩士、博士研究生,專攻紅花玉蘭的馴化和繁育。“紅花玉蘭很美,但要讓它走出深山很難。”桑子陽說,人工繁育野生樹,難度相當于把狼馴化成寵物狗。
桑子陽和團隊刻苦攻關,獲得了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知名品牌。十余年過去了,紅花玉蘭經過繁殖、栽培,由當初原生的總數不足2000株發展為現在的400多萬株。
他還牽頭成立了合作社和五峰博翎紅花玉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帶動農戶建立紅花玉蘭綠化大苗培育產業化基地,到2019年底,全縣發展紅花玉蘭達1.5萬畝,苗木價值逾5億元。僅此一項,解決了3000余農戶的脫貧致富門路問題。
克難攻堅“五倍子”
紅花玉蘭的富民模式已經成熟而完備,但這個單一的林業產品,不足以代表和支撐五峰的整個林業經濟,得再培育一個拳頭產品,和紅花玉蘭互相依托,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就這樣,怪模怪樣的五倍子成了桑子陽相中的璞玉。
五峰漫山遍野的五倍子樹,資源稟賦一流,只要攻克下蚜蟲繁殖的難關,打造全國“五倍子第一縣”就不是夢。“一定要掌握五倍子豐產栽培的技術。”桑子陽暗暗發誓。
為此, 他和同伴們不辭勞苦,野外采集樣本,實驗室做實驗記錄數據,解決了一系列難題。
一直在外打工的唐志海、李慧英夫婦,深覺打工非長遠之計,決定回家創業。桑子陽手把手向唐志海傳授種植倍林、繁殖蚜蟲等要領。如今,全縣發展五倍子的家庭達到1000戶,面積達到6.7萬畝,高培高管面積7千畝。
打造“林藥蜂”立體種植模式
紅花玉蘭小苗1-2年能有收益,大苗則需要三五年,甚至更久,五倍子的收益也并非立竿見影。如何解決老百姓當年的收益?
桑子陽探索的林下種藥材、養殖中蜂模式無疑是立體林業、循環林業、高效林業的王道。在他的指導下,唐志海2019年種植中藥材60畝,養中蜂80箱,中蜂收入6萬元,藥材收入4萬元,解決了當年的收入問題。目前,“林藥蜂”立體種植模式已蔚然成風。
這些年,很多企業、機構紛紛來找桑子陽,有的開出百萬年薪邀桑子陽前去工作,但他都婉言謝絕了。“搞科研要有定力,不能沖著名利去。”桑子陽說,五峰培養了他,他就應該留在五峰,造福鄉親們。
(記者 李曉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