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結的寓意是什么?
中國結寓意著美滿團圓、萬事如意。中國結的繩結之間互相纏繞著,宛若一條盤旋在天空中的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結”字可以引申為“吉”字,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中國結是一種中國傳統手工編織工藝品,凝聚了中華民族的人文情懷。
中國結的起源與發展:
一根紅繩左纏右繞,被賦予生命;一種祝福編結而成,被給予時代內涵。
中國結,又稱盤長結,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手工編織工藝品。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當時的繩結不僅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必備用具,還具有記載歷史的重要功用。《易·系辭》載:“上古結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東漢鄭玄在《周易注》中道:“結繩為約,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
從最初的縫衣打結,推至禮儀記事,再演變成寓意深刻、造型別致的裝飾工藝,在漫長的文化積淀中,中國結被不斷賦予新的人文和情感內涵。“結”與“吉”諧音,一編一織中,蘊含著人們對吉祥美好的向往。《詩經》中有關結的詩句“親結其縭,九十其儀”,就是描寫女子出嫁時,母親為其編扎繩結,并囑咐許多禮節的情景,這使結縭成為古代成婚的代名詞。《楚辭·九章·哀郢》中則有“心圭結而不解兮,思蹇產而不釋”,作者用“圭而不解”的詩句,來表達自己對祖國命運的憂慮和牽掛。
作為裝飾藝術的中國結,興起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唐朝詩人孟郊所作《結愛》有云:“心心復心心,結愛務在深。一度欲離別,千回結衣襟。”人們豐富多彩的感情世界,都被凝結在這小小的結上。明清時期,中國結廣泛流行,每逢重大節日,紅彤彤一片甚是喜人。
中國結不僅是美的形式和巧的結構的展示,更是自然靈性與人文精神的表露。它有著復雜曼妙的曲線,卻可以還原成最單純的二維線條。中國結講求一線到底,工藝多樣,而且每一節都有名。很多商場和廟會里,都會看到制作中國結的師傅。在他們手中,一根紅絲繩上下翻飛,綰、結、穿、繞、纏、編、抽,不多工夫,一個小巧精致的中國結就出現在眼前。
今天的結藝,早已不是簡單的傳承,它更多地融入了現代人對生活的詮釋。為了迎接國慶,北京天壇公園的“錦繡山河”花壇,便以傳統的中國結為主景,運用花境的布置手法進行點綴襯托,整體利用飄帶組成“山”“河”的輪廓,好似一幅美麗的畫卷徐徐展開。中國結象征著團結美好、幸福平安,以此歌頌錦繡山河,表達對祖國的美好祝福。
中國結所顯示的情致與智慧,正是中華古老文明中的一個文化面。它代表著質樸的人生,也蘊含著天地的哲學;它是炎黃子孫心連心的象征,也表達著對全人類一起向未來的美好希冀。在北京冬奧會閉幕式上,91個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伴隨《歡樂頌》的旋律,在地屏呈現的彩色中國結里穿梭,與熒屏上借助AR技術呈現的空中巨型中國結交相呼應。中國結代表的美好祝福,聯通世界各國人的心靈,更加體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